
“我才三十多岁啊,怎么好端端的就癌症晚期了!”坐在诊室里,小胡泪如雨下,他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这么年轻就得了绝症。其实早在两年前小胡就出现了相关症状,那时候他只是大便变得不规律,但也没怎么往其他方面想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这种情况变得愈发严重,不仅大便越来越不规律,就连腹泻的次数也开始增加,三天两头拉肚子。拉肚子就算了,就在这时候他感觉到自己臀部有坠痛感。其实到这里信号已经很明显了,虽然家人多次劝他去做个肠镜,但由于在潜意识中他始终觉得肠癌早期信号是便血,而自己一直以来并没有便血,再联想到肠镜的麻烦和做检查时的痛苦,所以他一拖再拖。直到后来他开始发烧,身体也明显消瘦,这才终于下定决心去检查。肠镜结果并不乐观,或者说是意料之中,他被确诊为“直肠腺癌”,而且肝脏处还有4.7cm的占位,穿刺后显示为“直肠腺癌肝转移”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肠癌晚期。肠癌,多半是“拖”出来的!肠癌来临并不是悄无声息的,相较于肝癌这种“沉默的癌症”,肠癌出现后其实会有一系列明显的信号。然而现实中人们很难将其和癌症联系在一起,哪怕出现了相关症状,很多人也会先入为主地以为这是痔疮导致的。再加上做肠镜需要和泻药、提前预约、肠镜检查所带来的尴尬和不适,所以不少人在一开始很抗拒去检查。研究显示,肠癌的发生和肠道中的某些息肉存在直接关联。从息肉发展成癌症,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不等,在这期间但凡进行过一次检查,基本上都能预防其发生癌变。但由于抗拒检查,一步步耽误,或者由于抗拒,就算在查出息肉后也不愿意进一步处理或随访,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。因此大部分肠癌发现时,往往都已经处于中晚期了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肠癌早期五年生存率高达90%以上,而晚期却只有13%左右。身体出现这5种异常,可能是肠癌信号①便血其实便血可能是肠癌的一种信号,但肠癌的症状并不仅仅只有便血。不过在出现便血后,还是需要重视。正常来说大便应该是棕褐色的,如果出现鲜红色的血便,则需要当心。另外肠癌引起的便血很容易和痔疮混淆,其实想要分辨并不难。痔疮发作引起的出血一般是便后滴鲜血,大便上很少有鲜血,就算有也只是在大便表面,基本上不会掺杂在大便中。肠癌所导致的便血,往往和大便混合在一起,有时候可能颜色比较深。或者是持续、反复发作的脓血便,患者便意十分频繁,总有种排不尽的感觉,便血中混合有黏液等,和痔疮的便血其实有明显区别。②排便习惯改变正常来说排便应该有一定规律的,比如定时每日一次,可能有的人平均每天两三次,也有的人两三天一次,但没有其他任何症状。但如果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(比如生活环境、工作条件、旅行、进食和药物等),大便习惯突然发生改变,比如排便次数突然改变,便秘、腹泻或者这两者交替出现,且症状持续超过3个星期,要格外警惕。③腹痛腹胀伴随着肿瘤的增长,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典型表现,比如腹痛,进食后感觉腹胀不舒服。通常来说,这里的腹痛部位可能会随着结肠癌的位置不同而不同,腹痛主要呈现出持续性的隐痛或者仅仅只有腹胀,定位一般不明确。等到中晚期时疼痛就比较明显了,患者会有明显的肠梗阻症状,表现为腹胀或阵发性绞痛,此外还会伴随着反酸、嗳气、打嗝、呕吐、恶心、肛门停止排气与排便等。④腹部肿块息肉型结肠癌主要发生在右侧结肠,一般在腹部可以摸到体积比较大的肿块。而横结肠的肿块可以在脐周摸到,肿块质地比较硬,大小不等,表面有结节。⑤全身症状由于肿瘤的持续消耗,所以有很大一部分肠癌患者都会出现贫血、身体消瘦、全身乏力和低热等症状。尤其是莫名的贫血,作为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,常以右半结肠癌患者贫血较为显著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症状如果在短期内莫名出现并且逐渐加重,一定要引起重视。这些人群建议完善肠镜检查!40岁以上并且从来没有做过肠镜的人,建议完善一次肠镜检查。如果检查没有异常并且没有癌前病变,下次检查则可以间隔10年。按照《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0》,除了40岁以上人群,下面这些人群同样建议肠镜早筛:长期吸烟、酗酒人群;长期缺少运动,高脂肪饮食和高盐饮食人群;有结直肠息肉或结肠癌家族史的;炎症性肠病、家族性息肉病人群;曾进行过胆囊切除的群体,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的;长期便秘、腹泻、排便习惯改变、不明原因腹痛、便血或消瘦的人群。科学预防肠癌,从饮食做起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以及水果的摄入;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;每日的食用盐摄入最好低于5克;多吃新鲜食物,少吃腌制或熏制食物,更不要吃发霉食物;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(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),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,以煮、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。
关注Dr.X
每天多一点健康
▼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炒股杠杆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