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和国的创始将领们,在解放战争期间几乎都担任着兵团的指挥角色,例如兵团司令员、兵团政委或某一军的军长,同时还可能兼任某个兵团的副司令。这一时期,各大野战军旗下的兵团均由野战军司令员统辖,而在国庆后的1955年,作为野战军级别的指挥官,都被赐予元帅称号。
在第一野战军中擔任司令员的彭大将军、第二野战军的刘伯承、第三野战军的陈毅及第四野战军的林总,他们在1955年同荣获了共和国的开国元帅称号。彭大将军被称为世界级的名将,他在人民军队中担任副总司令的职务,并且是新中国第一届的国防部长,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许多尊敬与认可。
刘伯承被誉为人民军队的军神,以其深厚的军事理论知识而闻名,堪称现代版的孙子。他不仅毕业于那所相当于今日国防大学的南京军事学院,还在该校担任院长,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军事指挥人才。
陈毅同志兼具政治和军事才能,虽然稍以政治操守为重,但这也使他赢得了“军中儒帅”的美誉。事实上,在新中国建立后,他在上海开创了经济战的辉煌,随后又投身外交领域,成为新中国外交历史的开拓者,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贡献良多。
林总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被誉为常胜将军,在他的人生信念中,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,一旦出手,便能赢得胜利。因此,在他的军旅生涯中,战绩辉煌,胜多败少,士兵们都乐于跟随他上阵,因为在他的指挥下,伤亡率较低,大家不仅可以安全作战,还能立下军功,士气高昂。
展开剩余60%在解放战争期间,担任开国将领的上将们同样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奉献。而一些开国将军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认可,比如陈明仁上将。他的经历尤为独特,众多如韩先楚、杨得志、杨成武、许世友等开国上将,早早便投身于革命,经过二十多年的实战锤炼与洗礼,最终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,荣膺开国将帅。而陈明仁则是曾经的国军高级将领,蒋介石的亲信。
在东北战场的解放时期,陈明仁坚守四平,成功抵挡住了林总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,从而赢得了四平保卫战的胜利。尽管这场战役成为林总军旅生涯中的一大败绩,但陈明仁的坚韧不拔依旧显而易见。
然而,在三大战役结束后,蒋家王朝的败局已定,陈明仁在长沙的坚守面对着大势的逆转,最终选择了带领部队起义,这一事件被称为长沙起义。在这个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,陈明仁决定起义,因而受到毛主席的热烈欢迎,还特邀他到北京做客,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。同时,毛主席当面称赞他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,称他是国家的重要抗日英雄,更调侃道:我觉得林彪打仗不如你。
上将陈明仁确实是一位出色的将领,然而,如果单凭一场战役的胜利就断言他的军事才能超过林总,这一点我个人并不赞同。古话说得好,不应仅凭一时之得失来评判英雄。如果我们从整体战局来看,林总对解放战争格局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,若没有他的参与,新中国的成立时间恐怕会推迟数年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杠杆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